新闻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

昆山砍人事件:骑车男一直握着刀 警察来了才松开

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2018-08-30 09:53:56【新闻】73人已围观

简介昆山砍人事件:骑车男一直握着刀 警察来了才松开

 “昆山行车纠纷砍人致死”一事持续发酵。

  8月27日晚,江苏昆山市两男子因行车冲突动刀。监控视频显示,刀是由刘某某从其所乘车辆中取出,并向于某某连挥数次。后刘不慎刀落,刀被于抢到。在抢刀过程中,于朝刘腹部连刺两刀致使刘倒地。在刘起身过程中,于朝刘回砍三刀。在刘起身离开后,于又从身后追砍两刀。警方通报,刘某某经抢救无效死亡,于某某无生命危险。

  今日,重案组37号探访事发地,发现事发十字路口附近有一条南北向的河流,血迹从十字路口向震川东路延伸,长约10米。有目击者回忆,当晚刘某某一路跑向路边并跌落在草地上,伤得很重。骑车男子手里则握着刀一直没松开,直到旁边有人报警,警察来了才松手。

  重案组37号从知情人处证实,被害人名叫刘海龙,1982年出生,此前曾多次因抢劫盗窃敲诈等罪获刑,后在江苏昆山经营一家典当行,周围邻居称:“我们做生意 跟这种人不打交道的。”

  最新通报中,昆山市人民检察院表示,目前检察院已提前介入此案,犯罪嫌疑人已被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嫌疑人是属于“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目前法律界持有不同观点。

  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现场:被夺刀后遭追砍7刀

  今日,重案组37号探访了昆山砍人事件发生地。事发地所在的顺帆北路与震川东路交叉口,属于昆山城东的开发区,人烟稀少,往来车辆较多。

  晚间,一名目击者向重案组37号讲述了事发经过。他称自己赶到现场时,双方矛盾已起,赤手空拳打了一会儿。当时黑衣男子朝着骑车男踢了几脚,对方未有太大动作的反击。

  随后,黑衣男子回到车里拿出一把长刀。因为站在马路对面,没有看清持刀伤人的细节。“当时很多人和我一样站在马路对面,都不敢靠近。”上述目击者说。

  一段监控视频显示,骑车男见对方持刀走来不停躲避,在此期间,黑衣男子不慎刀落,刀被对方抢到。在抢刀过程中,骑车男朝黑衣男子腹部连刺两刀致使其倒地。在黑衣男子起身过程中,骑车男朝黑衣男子回砍三刀。在黑衣男子起身离开后,骑车男又从身后追砍两刀。 

  此后,骑车男回到十字路口的宝马车前,神情呆滞,很紧张。该目击者回忆,骑车男手里握着刀一直没松开,直到旁边有人报警,警察来了才松手。

  上述目击者还表示,他与黑衣男子相识。“他是做金融公司的,一会儿赔钱,一会儿赚钱。被杀的时候正是他有钱的时候。”目击者称,这名黑衣男子名叫刘海龙,身高不足1.65米,而骑车男的身高目测约有1.8米左右。

  记者在现场发现,事发的十字路口附近有一条南北向的河流,血迹从十字路口向震川东路延伸,长约10米。有路人称,砍人事件发生时,刘海龙倒在河边的草地上。有住在附近的居民感叹:“医院就在2分钟车程的地方,砍得太重了,来不及抢救。”

  昆山检察院提前介入 嫌疑人被控制

  8月28日18时许,昆山市公安局发通报称,事发后120急救人员将两名伤者送医救治。经初步调查,两名伤者分别是刘某某(男,36岁)和于某某(男,41岁)。当晚,双方在震川路、顺帆路路口因行车问题引发口角导致冲突。冲突中双方受伤,刘某某经抢救无效死亡,于某某没有生命危险。

▲昆山警方通报,两男子因行车问题发生冲突,致1死1伤。昆山公安官方微博▲昆山警方通报,两男子因行车问题发生冲突,致1死1伤。昆山公安官方微博

  28日晚,昆山市人民检察院发布通报称,经初步调查,该案犯罪嫌疑人于某在昆山市震川路顺帆路交叉口附近,和被害人刘某因交通问题发生口角,继而升级为持刀伤害,致使被害人死亡。

  并表示,目前昆山检察院已提前介入此案,犯罪嫌疑人已被控制,该案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被害人经营典当行 今年获见义勇为证书

  多段网传视频中,刘海龙留着板寸头,上半身满是青黑色的文身,个子不高,比周边友人矮一个头,体型健壮,视频中大多都在与友人在饮酒。

  重案组37号记者也从知情人处证实,刘海龙1982年出生,甘肃人。此前,刘海龙曾多次因抢劫盗窃敲诈等罪获刑。

▲刘海龙生活照。网络图片▲刘海龙生活照。网络图片

  19岁时,刘海龙在北京盗窃,被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判四年六个月监禁。刑满之后,刘海龙来到江苏昆山。2006年9月,刘海龙因为打架被昆山市公安局处行政拘留五日。此后不到半年,他又因为敲诈勒索被昆山市人民法院判了九个月。

  2009年5月,刘海龙因为故意毁坏财物罪被昆山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出狱后,又因琐事两次与人发生冲突,致对方左侧胸腔积液和骨折。2014年5月13日,刘海龙被昆山市人民法院以寻衅滋事和故意伤害的罪名判处了一年三个月有期徒刑。

  据统计,自2001年至2014年,刘海龙至少五次被捕,刑期累计达到9年半。而今日下午,重案组37号记者也从江苏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证实,刘海龙曾因提供线索协助警方破案,于今年3月获颁“见义勇为”证书。

  重案组37号记者多方打听后得知,刘海龙在昆山市陆家镇合丰村开了一家名为“聚业典当行”的店铺。附近一家店家老板告诉记者,刘海龙在这里开典当行有两三年的时间。

  “店里有一两个店员守着,但刘海龙不是天天都在。”这名老板称,刘海龙和他同是甘肃老乡,平常会去他店里吃面,得知刘还有一个13岁的儿子,“宝马车经常是他开,今年才见到的,是个新车。”

  在聚业典当行招牌上方,还有另一块较大的广告牌,广告牌上写明“聚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主营办理信用卡、银行贷款、小额贷款、车辆抵押、房屋抵押、民间借贷、0首付购车。后附有电话,记者拨打电话多次,显示关机或无人接听。

  同事讲述嫌疑人:工程主管 工作勤奋

  至于目前已被控制的于某某,重案组37号记者了解,其名为于海明。他的同事告诉记者,于海明是昆城一品工程部的经理,“他在我们单位是很好的一个人,非常随和、乐观,和同事的关系都很好。”

  据该同事透露,于海明从去年11月昆城一品开店以来,就在这里工作,“他非常勤劳”,一般在早上八点左右就来到公司上班,比规定时间早一个小时,并且经常加班到晚上9点或10点左右。“有的客人喝酒喝得很晚,空调都一直开着,管工程的他就要陪着。” 不过该员工表示,她对网上所传于海明家里的困难并不了解,“他很少和我们提到家里的情况。”

  此外,8月29日早6点左右,网友“0515慕雪飘飞”曾在百度贴吧的“昆山吧”发帖,称自己是于某明的前同事,后帖子被删除。在贴中,该网友透露:“于海明生活压力挺大,不是网传退伍军人,一个手机用了四年都没舍得换,他家中很不幸,去年十几岁的儿子患癌症,年底父亲又走了。”

  29日晚,新京报记者联系了该网友。他称自己是于海明的前同事,帖子里描述的于家情况属实。该网友说,自己已与于某明的妻子通过电话。于某明妻子向其的透露,于某明已离开医院,目前被警方控制,家属正在联系律师。

  截至发稿时止,记者尚未联系到于某明的妻子,也未获得其他可以证明于某明的家庭情况的消息或证据。

  于某明在昆城一品的同事也表示,对于网传于某明家中的困难并不了解,“他很少和我们提到家里的情况”。

  嫌疑人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

  重案组37号注意到,对于嫌疑人是属于“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目前法律界持有不同观点。

  有律师认为,正当防卫应该是有限度的,即实现制止对方的侵害行为,使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得到基本保障的效果便可,而嫌疑人夺刀后追砍对方,属防卫过当。

  但也有刑法学专家认为,从当局者角度考虑,嫌疑人夺刀后不安感仍存在,想到对方攻击性强,不排除继续找工具打斗的防卫心理。

  正方:

  夺刀后不安感仍在 砍杀属于正当防卫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罗翔表示,是否正当防卫这个问题历来存在争议。正当防卫从立法变迁来说一直朝着宽泛方向发展,然而实践中最大的问题还是站在后果主义,“以是否死人为结果判断是否正当防卫。”他说道。并指出,从最高人民法院的判例出发,还是有大量类似判例支持此次事件中自行车男的行为属正当防卫,比如于欢案和叶永朝案。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阮齐林强调,从这件事情上看,宝马车强行进入自行车道本就违反交通法,不仅不道歉还出手打人,甚至用刀砍杀,明显不是一般民间纠纷;其次从当局者角度考虑,嫌疑人夺刀后不安感仍存在,考虑到对方攻击性强,不排除继续找工具打斗的防卫心理。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讲师、执业律师叶竹盛也表示,结合整个事发经过来看,嫌疑人抢刀之后的情境应认定为危险情境,因此具有防卫的正当权利。主要原因在于,在案发短短的一两分钟时间内,双方的施害和防卫行为都是连贯的,难以分割开来看。

  他指出,被害人在失刀后,并没有停止伤害或是表现出恐惧而停手的行为,而是积极拼抢。在另一个细节中,被害人倒地起身后跑向宝马车,而不是向其他方向逃跑。结合其第一次走向宝马车时从车里掏出一把砍刀的行为,骑车男完全有合理理由认为,其可能上车拿出其他凶器来继续行凶。

  叶竹盛认为,从被害人在抢刀时和抢刀前的高度人身危险性的行为来看,嫌疑人完全有理由认为,自己即使抢到刀了,“花臂男”及其同伴依然有反扑的高度可能性,如不及时制止,反击不够彻底,对方仍将可能继续加害。

  反方:

  逼退之后 仍持刀追砍有防卫过当之嫌

  重案组37号注意到,对此网络上也有大量反对的声音,兰亭律师事务所律师包华等一线执业律师则认为嫌疑人的行为属防卫过当。

  包华解释说,正当防卫应该说是有限度的,即在制止对方的侵害行为,使自己人身财产安全得到基本保障之后,这个措施只要发生了效果便可,不应该继续延伸。如果继续延伸就属于过当行为,不是一个正当防卫的必要的动作,而这个不必要的动作可能导致对方权益受损。

  他表示,就本案来说,嫌疑人“被砍伤、夺刀、用刀将对方逼退”这个都属于正当防卫行为,但是“当对方被驱离的情况下还追着砍,那么主观的目的可能处于故意伤害了,现在就也有很多律师就在争议第三个情节是否属于故意伤害。”

  京衡律师上海事务所邓学平补充道,被害人在跑向宝马汽车时,已被砍五刀。此时即便宝马车内还有其他凶器,也不可能再有继续对峙行凶的意愿和能力,因此他跑向宝马车应该是想上车逃离现场。

  另外根据视频,被害人持刀砍向嫌疑人时,大概率使用的是刀背和刀把而非刀刃。这能证明被害人当初不希望造成于对方重伤,至少无意伤害其性命。这也是于某伤情不重,后期还能夺刀的关键。

  邓学平表示,若要讨论该案嫌疑人的行为是属于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仍需相关部门调查清楚补充该案关键细节。如导致刘某死亡的致命伤究竟是哪几刀造成的?如果是前五刀造成的,那么后续追砍行为并不致命。此时根据《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于某的行为属于行使无限防卫权,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如果致命伤是后两刀导致,那么就需要进一步分析第二个事实,即:刘某倒地起身后手上已经不再有刀,且已经开始逃离,此时于某的人身危险是否已经解除?如果刘某一方主观上已经放弃了继续行凶的意图或者客观上已经丧失了继续行凶的能力,那么客观上于某的人身危险已经解除。

  而眼下结合监控视频进行分析,如果综合考量,嫌疑人后续追砍的两刀特别是最后一刀,确实可能有防卫过当的嫌疑。

  焦 点1  

  认定正当防卫需要哪些条件?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易行律师实务所主任刘凝表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伤人、抢劫、强奸绑架案件中受害人有无防卫权,只要认为侵害人还有侵害的可能,可以杀伤甚至杀死侵害人,而这个可能性在于侵害人是否具备侵害的可能。这不能以冷静分析来判断,而应在当时紧急情况下作为正常人有可能的行为进行判断。

  “如果当时刀掉了,捡起来砍他是正当防卫没有问题,到什么程度应该停止呢?“刘凝解释,只要有刀被夺走的可能性存在,被害人杀伤甚至杀死对方都没有问题。那么,就本案而言,很多细节不清楚,仍需警方进一步调查,判断骑车男视频中的进一步砍杀是否是对方还有侵害的可能。

  本案中除了网络曝光的视频,还需要具备哪些证据?刘凝介绍,还要需要同伙状态,双方的对话交流,包括嫌疑人伤情都要进一步调查。

  焦 点 2  

  在司法实践中 为何认定正当防卫难?

  在2015年一篇名为《正当防卫回归公众认同的路径》研究论文中,研究者从全国各级法院共似的正当防卫案件中选取了224份判决书,并从中筛选出判决样本100份,最终数据显示,被认定正当防卫的判决比率为6%。为何实践中认定正当防卫难?

  “正当防卫就像取保候审一样,很少认定和批准。”刑事辩护律师易胜华介绍,司法实践之所以不轻易认定正当防卫是基于两点,首先是技术条件,即缺乏客观证据。双方对当时的情景各执一词,差异极大,司法人员无法认定真实情况是主要原因。但是随着监控设备和手机摄像的普及,客观证据越来越多,很多事件可以据此认定。

  其次,则是从治安上考量。从管理者的角度,不支持“以暴易暴”的私力救济方式,而是希望和平解决民间纠纷。如果正当防卫被广泛认定,则社会矛盾会升级,治安环境出现乱象。

  焦 点 3  

  检察官为何提前介入?
  阮齐林介绍,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认为是社会影响很大的案子,就会提前介入。

  刘凝解释说,一般来讲,公安机关侦查结束,是否将相关证据提供给检察机关起诉,由公安机关决定的,是否批捕、起诉是由检察机关决定,而本案中检察院提前介入是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指导公安机关办案。

  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个阶段公安仍是办案主体,若提前介入,对于证据移送到检察院是否逮捕,方便检察院提前了解情况。

  焦 点 4  

  普通人遇到类似事件应该如何解决?

  刘凝表示,普通人有选择马上报警、逃离现场、妥协谈条件的选择,但是若在对方拿着刀逼过来的紧急情况下,可以认为对方要对自己行凶并侵害,则应反抗,直到对方彻底丧失侵害能力。如果对方已经失去侵害能力,仍继续砍杀才能构成犯罪,“只要对方有侵害的可能,反抗是最后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