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内容的表现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自己跳的是什么,而不是单一的只学动作和技巧,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给于启发和讲解,会使儿童表现外在化而缺乏内心和表情的表现,从观看的角度也显得生硬,不那么生动。
二、技巧技能的表现
在舞蹈表现过程中,技巧一定是为舞动内容、情感服务的,而非是一个舞蹈的必需品,在合适的地方加入技巧会提升舞蹈的精彩度,但是滥用技巧则会使舞蹈变成杂技,起不到技巧的真正作用。
三、道具出现的问题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如果道具、服装、音乐出现一些突发状况,舞者不应该因此而过度紧张影响发挥,本着不影响舞蹈表现的目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解决,第一,通过临时添加舞蹈动作补救场上出现的问题,使失误不被看出,顺理成章的一笔带过。第二,忽略突发问题,自信的坚持完成整个作品,这样观众理解并因为这种投入和敬业的态度,掌声四起。
四、情绪情感的表达
一般来说,舞蹈作为肢体表现艺术,除了用肢体表达,面部表情也是重中之重,作品内容的喜怒哀乐都是通过演员的一张脸传达给观众,所以,在舞台上先要自己投入到整个舞蹈中,才会把观众引入作品的境界中,只有自己表现出情感的变化,才会让观众随之动之以情。
五、道具的运用
道具一般是根据舞蹈作品的主题内容来安排设计的,有了道具的帮衬应该使舞蹈更加利于表达,为作品增光添彩,巧妙的运用还会帮演员掩盖动作缺陷,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则会形同虚设,达到画蛇添足的作用。
六、动作的连贯性
大多数舞者会注意一些单一动作的完成,而忽略了动作与动作之间的链接,往往使舞蹈这样生动的艺术成为了一个个造型艺术,失去了舞蹈的流动和生动性,这就要求在练习时,除了单一动作的完成,更应注意前后动作的连接、动作快慢的掌控、气息轻重的控制等,让舞蹈显得一气呵成,流畅连贯。
七、末梢神经的控制
大多舞者过度注意大关节的运动,而忽略了末梢神经的重要作用,手指尖、脚趾尖往往是动作延伸和质感的表现,常会使舞蹈更加的完美,达到更加细节的表现。
八、舞台站位
舞者表演的场地也就是舞台,在舞台上的空间的运用和站位的准确,可以直接影响到整个舞蹈的表现,许多人上了舞台比较紧张,往往就会忽略只一点,也就是所谓的“卡中线”,人与人间的距离,队形变换的空间运用都十分重要,这也是考验舞台经验和教师指导的重点之一。
九、谢幕问题
这个问题往往出现在单人舞的表现中,群舞经常会编排好谢幕动作,而单人舞,尤其是儿童舞常忽略这一点,这也使舞蹈结束时没有给观众留下一个完美的印象,所以在教师指导时,应该注意有头有尾,且不可虎头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