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育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美育教育

一位特级教师的反思:老师家长,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给自己打几分?

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2020-02-29 10:42:35【美育教育】1人已围观

简介一位特级教师的反思:老师家长,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给自己打几分?

 

每每遇到重大事件或巨大问题,身为教师、家长的我们总是忙于教导孩子,而往往少了对自身的反思和建设。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寄望于孩子,而少了自身的反思性成长,那么多少会显得苍白和虚无,更深层一点,这也是对自己这个时代的辜负。

这次疫情,我们看多了各种书信和寄语,可不可以先自问,在书写信件和寄语之前,让自我反思和自我建设先行,会不会让笔下文字更具意义?

01

我们可有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我们是孩子们精神成长的模板,我们面对重大事件的态度和回应,本身就是最好的不言之教,远胜于苦口婆心和道理讲尽。

孩子要成为哪样的人,首先取决于我们的精神长相。我们不能一味寄望于未来而将重托全交付于孩子们,如果不能“此身”“此时”“此地”脚踏实地做点事,那么所谓的教导不过是给自己的逃避和怯懦添加一层煌煌自饰的美丽外衣。

“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精神成长都是在自我反思中展开,自我反思最能体现一个人灵魂的真实和深刻。所以,面对这次疫情,在教导孩子们之前,我们可以先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我们教导孩子每临大事要有静气,我们自己是否拥有了这样的底气并建立了内在的秩序?

我们教导孩子要有社会责任感,我们自己可有深刻把握自己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教导孩子要学会独立思考,我们自己面对纷繁的信息时可有进行理性的甄别?

我们教导孩子要勇于面对困难,我们自己面对疫情带来的困难时可有保持冷静和积极应对?

……

诸如此类的问题越是真诚面对,越是深入思考,越能培育起谦逊的品格和务实的态度,不容易走向偏狭,也不容易落入虚无。

我们当谨记:

我们怎么样,当下社会便怎么样,孩子才有可能怎么样!

我们怎么样,孩子才可能怎么样,未来社会才能怎么样!

02

生活的教科书中

我们从这几页里学到了什么?

生活是一本活的教科书,每一次发生的重大事件都是书中的鲜活例子,只是这本教科书面向的是全体社会中人,包括我们。

甚至可以说我们应是首位学习者,应当先把其间的种种经历化为自身成长的契机,再化为教育资源,才谈得上帮助孩子实现成长,因为我们的精神高度决定了孩子们的精神高度。这次疫情,对每一个亲历者,都是人生之书中的重要几页,惟其重要,不可轻易翻过。

浅层的,我们可有从中学到一些常识——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这种病毒的来源和传播途径是什么?临床有哪些表现?如何预防?发烧是否一定要去医院?去医院就医需要注意些什么?什么是密切接触者?为什么密切接触者要医学观察14天?

这些信息和知识是浅层的,因为它们基本类同于书本知识。但不可否认,当你越是“知道”,就越能生起一份从容。无知者,不是无畏就是大畏,我们曾经的慌张,便是源于不知的恐慌。

深层的,我们可有从中看到社会万象——

我们看到一些人在喧闹中默默前行,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生动诠释着汉语词典中的诸多褒义词:

嘱咐别人不要前往武汉自己却逆行而上的钟南山院士,让我们知道有一种坚定叫义无反顾;

身患渐冻症却咬牙与死神抢时间的张定宇院长,让我们知道有一种职业道德叫医者仁心;

以卖大蒜为生计的嵩县竹园沟村村民靠手刨出10万斤大蒜送往武汉,让我们知道有一种相助叫毁家纾难。

此外,我们还听到诸多让人动容的声音:

“我没有钱,只能出点力气”

“我来”

“上不了前线,尽一点心意”

“不想当逃兵,恢复以后还要上一线”

“你平安回来,我包一年家务”

“疫情结束,我娶你”

一句句心声,一帧帧画面,透露的是它们的主人对他人、对社会的深切关怀,这种关怀的核心,其实就是社会责任感。

这些人,不论财富,不论地位,都在用自己的言行为生命作注,书写自己的传奇。他们的朴实让我们重拾力量,他们的善举让我们热泪盈眶,不论时间如何淘洗,这些人物的名字不应被忘记。

这次疫情关乎每个人的真实利益,除了看到人性的美,我们也看到有人趁火打劫,有人散布谣言,有人做行走的“毒王”。两种人虽然在生物谱系上属于同一类,在精神谱系上却像两个物种。

合上这本书,我们试问,此次经历过的不安和感动,可否会成为一种集体记忆?如何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人的可贵和高贵?当我们对这些有了深度的观察、学习和思考,便容易对一些“病毒”产生“抗体”,能增强“免疫力”,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如此才堪论成长。

我们提升的哪怕只是一点点,就有可能帮助孩子打开新的成长局面。

03

在这次社会大考中

我们给自己打几分?

都说社会即学校,其实社会不只是一个学校,还是一个考场——其中发生的种种问题都是考题,社会公德、职业操守、个人品德、规则意识、契约精神等等都是考试内容,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考生。

这次疫情便是一场大考,难度系数极高,但万变不离其宗,关乎真、善、美的,都可以得分,背离科学、违背良知、轻忽生命的,都不得分。在这张摊开的“统考卷”上,我们能给自己打几分?

先来看看关于“真”的考题——

在繁杂的信息面前,我们可否能甄别得出真伪?

假如辨不出真伪,那么就容易成为谣言的助推手。对于谣言,大家都会脱口而出一句“谣言止于智者”。这一句是有前提的,前提得是智者,我们敢问自己是否真是一个智者?

面对这个问题,我扪心自问,发现内心是不踏实的,也因此会在孩子们面前露出不安、忐忑和羞愧。尽管每次我都极力找出正反面信息,进行对比甄别,做力所能及的推理,但以我有限的学识和逻辑思维能力,仍时常迷茫和不确定,怀疑自己做出的判断是否清醒。我一岁分得清红绿,但至今不敢说完全分得清黑白,因为有太多似是而非的信息,不经意间就会迷惑我的双眼。

再来看看关于“善”的考题——

看着每日的疫情数字,看到一个个生命的凋零,内心可有感到疼痛?

同单元有人不幸染病,你会如何处理?如果他的家门因此被钉死,你又如何看待?

在居家隔离的时间里,你如何与家人相处?

在这段时间里,可有给过人力量和温暖?

如果你是防控人员,面对不戴口罩的人,你会如何处理?

灾难面前停工停产,天平倾向于生命而不是GDP,你对“生命至上”可有更深的理解?

几十年后,你会如何向你的子孙或晚辈讲述这件事?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是不论陷于何种境地,我们依然有选择的余地,有余地在客观条件和主观求真、向善、臻美之间寻求一个最大公约数。

我们一再倡导生命教育,其实,生命教育的要义,不是呵护身体以求得生命的长度,而是生命的自我觉醒和对社会责任的主动担当。对他人、对其他生灵怀有恻隐和同情之心,对生命、对自然抱持关切和眷恋之心,才是生命教育的至深含义和不竭源泉。离开这些,只局限于生命的长短,那不是生命教育的真义,因为这离美善尚有距离。

鲁迅笔下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约翰·多恩笔下的“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如此守望相助,期盼世界大同,是我见过的关于生命教育最宏大而温情的诠释。

04

在自己的个人史书上

我们该如何写好这几页?

疫情面前,没有人是局外人,每个人都是当事人,都是社会链条上的一环。对此,我们该如何守护好自己这一环,来书写自己的个人史书?

最低要求,是守住底线。

虽然每个人总有太多的身不由己,也总有太多的迫不得已,但守住底线还是可以,那就是不做恶。

如果不幸染病,那就积极配合医生。

如果居家隔离,那就认真遵守规则,戴口罩、勤洗手、不聚众,此时居家是为防疫,防疫就是责任。

更高要求,是守土尽责。

灾难终会过去,为了让它尽早过去,需要我们拥有一点主动担当的品格,即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不只是奉献,还有反思,前者是努力,后者是知道往哪里努力。

面对不完美的现实,拥有反思的精神和批判的勇气,这是一种负责任;用具体行动去诠释自己所认同、所倡导的价值观,言行相顾,这是一种负责任;在自己岗位上甘愿付出,恪尽职守,这也是一种负责任。

一个拥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会遵循一定的价值标准,自觉反思,主动担当,而不是经由理性权衡和计算之后的精确选择。

我们是这场疫情的亲历者,也应是改造者和建设者,有机会让它尽早过去,也有责任让它尽早过去。

对于一个教师,努力当个好老师,是他存在于世的最高尊严和价值,也是他对这一职业的无上敬意和担当。“让教育向美而生”,这是一个教师的初心,也是他的使命;“我怎么样,教育便怎么样”,这是一个教师对这个时代的回应,也是对这个时代的宣言。若干年后,当晚辈或后代问起,我们可以无愧地说起,而不是怅然叹息。

在自己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也在努力思考这个世界之于我的意义,以及我之于这个世界的价值;我也在努力做点什么,以求让一个小小的局部变得美好一些,虽然显得有些笨拙。

面对疫情,我之所以始终选择贴地而行,是希望过后能坦荡地说“幸告无罪”!

始终相信,一个懂得自我反思、自我建设的人,会自成一个独立且生长着的系统,一生谦卑,也一生高贵。这对担负健全人格之责任的教师,尤为重要,因为离开了这些,对孩子的教育就会同在大海中舀出一瓢淡水一般艰难。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公众号,作者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郑英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