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用脑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友善用脑

“友善用脑”:让学生成为快乐高效的学习者①——“友善用脑”的教学原则与策略

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2023-11-02 14:14:42【友善用脑】0人已围观

简介“友善用脑”:让学生成为快乐高效的学习者①——“友善用脑”的教学原则与策略

 摘要:“友善用脑”教育理论强调:学习者要保障充足的睡眠时间,不给脑太大压力;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带着积极情绪上课,成为积极的学习参与者;照顾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主动挖掘学习与个体生活的相关性。提出了“友善用脑”的课堂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课前营养膳食,课上正常饮水,并保障教室的空气流通;创造一个安全、轻松、充满刺激的自主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在舒缓的器乐伴奏下进行连贯的、有节奏的肢体活动;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冥想。

关键词:“友善用脑”;课堂教学策略;多感官教学;思维导图;冥想;克里斯蒂·沃德


 

       20世纪80年代,脑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帮助我们进一步解读了人类大脑。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大脑的功能与人的其他生理机能密切相关。人的身体状况(肢体)和情感状态(感觉)对于人的智力状况(大脑)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并不仅仅关乎脑,大脑内部和外部的情况均影响人的思维能力、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的能力表现是基因遗传、经验和当时身体状况共同作用的结果。许多年过去了,当前新的研究仍然坚信,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心智活动。

 

       20世纪90年代,关于大脑功能的知识开始应用于课堂教学、学校管理和个性化学习策略的制定。与此同时,科技的飞速进步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学校课程和教学策略。教师对学生进行说教式教学的情况开始转变。现在,“友善用脑”教师的角色已经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帮助学生提升终身学习能力的引导者。教师将培训学生如何科学地评价自己的作业,以及如何从提出建议的角度,而非苛刻评判的角度进行同伴评价。“友善用脑”的教师能够注重教室物理和情感环境对学生积极学习态度养成的重要作用。“友善用脑”的教师坚信,在内部(生理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环境有利的情况下,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

 

一、“友善用脑”教学十原则

 

       我们对“友善用脑”理论及与其相悖的传统教学观点进行了对比梳理,提出了“友善用脑”的教育教学十原则。

 

1.不给大脑太大的压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感觉学习是件苦差事,需要高度的注意力和巨大的精力投入。“友善用脑”理论认为,过大的压力是阻碍有效学习的主要因素。因为在过大的压力环境影响下,大脑产生的化学物质会阻碍信息的接收、储存及重现。过大的压力还会抑制创造性思维,影响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

 

2.保障充足的睡眠时间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如果学生想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就必须加班加点,甚至熬夜。而“友善用脑”理论则认为,充足的睡眠时间能够保障人体分泌生长所必须的荷尔蒙。适当的荷尔蒙分泌能够促使大脑发育,而且有助于新知识信息的长时间储存。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缺乏睡眠会导致压力综合症、记忆混乱、健忘,还会影响个体技能表现。

 

3.帮助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参与者

       在传统课堂上,学生在上课时需要端坐,保持安静,等待接收信息。而“友善用脑”理论则认为,学生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在其学习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构新的神经通路之前,他们必须利用其特有的方式接收和加工信息。

 

4.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满积极情绪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不应将个人情感带到课堂学习中来。而“友善用脑”理论则认为,无论是肢体感觉还是情感感知,都与学生的行为和学习密切相关。研究发现,人的智力表现、物理环境和情感状态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任何一个因素发生改变,都会对另外两个因素产生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受到惊吓的人会产生紧张情绪,其身体能量会集中到双臂和双腿,以便采取逃离或躲藏等行为。与此同时,其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水平会降低。这时,生物的逃生本能成为思维和行为的主导。而当这个受到惊吓的人到达一个安全的地方,他的身体就会放松,压力水平会降低,其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会恢复到原有水平。

 

5.交流和分享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在传统教学中,学习是一种竞争,与他人分享知识有弊无利。而“友善用脑”理论则认为,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学习主题,有助于巩固习得知识,发展记忆路径,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讨论与合作也有助于激发有益的神经递质,提高记忆力,并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6.鼓励左右半脑之间的信息交流

       一般认为,创造型人才善用右脑,而分析型人才多用左脑,传统的学校教育活动主要与人的左脑(右手)密切相关。而“友善用脑”理论则认为,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是左右脑协调合作的结果。观念的形成和记忆的迅速重现通常在人的右脑发生,其过程如同做梦。之后,这些信息会被传导到人的左脑进行分析处理,最终通过言语、写作、绘画、符号应用、舞蹈和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而这些表达策略都是可以习得的技能。因此,人类的所有活动都同时具备创造性和分析性。好的行为表现同时需要身体机能的平衡和大脑机能的平衡,只有如此,大脑左右半球之间的信息传递才能有效地运行。只关注右手活动和教学中的知识分析过程,仅仅发挥了大脑的部分功能,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开展对侧肢体活动,如左右手相互递物,以促进左右半脑之间的信息交流。

 

7.鼓励学生克服学习失败的恐惧

       传统教学观认为,惩罚能够督促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注意力。而“友善用脑”理论则认为,惩罚只会带来负面影响,并给学生带来压力,进而阻碍有效学习。教师应该对学习成绩不好或行为不良的学生的每一次进步进行及时的鼓励,直到他们克服学习失败的恐惧,并形成对学校和学习的积极情绪。通常情况下,若管理措施得当,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很快就会有所改善。但在学生错误的行为模式根深蒂固,或在负面压力反复重现的情况下,管理的积极效果会有所削弱。

 

8.照顾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教学中,所有人的学习方式都是相同的,都与授课教师的学习方式一致。而“友善用脑”理论则认为,人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1)受遗传基因(DNA)的影响,个体的思维模式各不相同。(2)个体的经验有所差别。(3)人的智力水平受制于脑部神经元的形成及其关联方式。生理条件不同,人的智力水平也不相同。通常情况下,神经元关联越丰富,人的思考和记忆能力就越强。(4)左右脑信息传递的强度对学习效果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只要人乐观地生活,保持身心健康,避免意外事故,其脑部的神经元路径就能够持续生长和发展。(5)活跃的想象力对学习方式也有影响。因为在想象情境中,人脑部的神经通路和记忆与在现实情境中一样在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照顾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

 

9.主动挖掘学习与个体生活的相关性

       传统教学观认为,正规教育应独立于实际生活之外。而“友善用脑”理论则认为,如果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与实际生活或未来职业相关,那么其学习动机将更加强烈,学习效果也会更加明显。这就要求我们主动挖掘学习与个体生活、经验的相关性,否则学生的学习会失去乐趣与动力,变得枯燥无味且充满压力。

 

10.让多感官参与知识的重现

       传统教学观认为,持续的重复事实有助于学习。而“友善用脑”理论则认为,当大脑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良好,学习的过程是自然的、轻松的、迅速的。如果呈现方式得当,那么在每日教学结束前、隔天、隔周对已学知识进行简要重现对于学生来说是必要的。这种知识的重现方式应当是视觉的(思维导图、图标、图片等)、听觉的(对话、音乐、助记术等)或者是基于肢体动作的(与位移、练习、节拍、体位相关的动作)。死记硬背的“学习”是枯燥的、耗时的,即便在外界条件有利的情况下,也不能帮助学生运用其自身接收和存储信息的天然能力。

 

二、“友善用脑”课堂教学八策略


       学校领导应当帮助教师科学地理解和运用“友善用脑”的上述原则,教师们也应当在各自的课堂教学中创建更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物理环境和情感环境,掌握并运用相关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确保学生课前营养膳食,课上正常饮水,并保障教室的空气流通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确保学生在课前用过富有营养的膳食,课上正常饮水,并保障教室的空气流通。因为良好的能量摄取、充足的水分和氧气,能保持学生思维、活动和学习的积极状态。

 

2.创造一个安全、轻松、充满刺激的自主学习环境

       教师应当尽可能创设“友善用脑”教学的物理环境和情感环境,这种教学氛围对所有学生都是友善的、鼓励性的。这要求教师调整教学规定和教学传统,创造一个让学生感到安全、轻松、充满刺激、充满选择、多样化的自主学习环境。

 

3.组织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伴奏下进行肢体活动

       在刚上课时或教学进程中,为了恢复学生的积极思维状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伴奏下进行连贯的、有节奏的肢体活动。这种活动有助于学生保持身体平衡、活跃思维,也有利于唤醒享受学习、积极合作的学习情绪。

 

4.将多感官教学方式贯串教学始终

       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风格各有不同,所以教师应该将多感官教学方式贯串教学始终。学生看到的应该是色彩丰富、生动有趣的教学呈现,听到的应该是变化的声音和适宜的音乐,并且有机会在各种教学活动中进行肢体运动。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以两人组或多人组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即使在拥挤的教室里,熟练掌握“友善用脑”理论的教师也能找到恰当的方式,冷静、积极地掌控课堂局面。

 

5.创设鼓励团队合作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该利用指导性语言,创设鼓励团队合作的课堂氛围,并对班级整体或学生个体进行及时评价。这种评价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一方面认可学生的努力,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改进学习的建议。教师应该把不合格的作业视为帮助学生改善学习的机会。

 

6.鼓励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教师应当鼓励并帮助学生对自身行为和个人作业进行监控和评价,帮助学生掌握同伴评价的方法,并指导学生从同伴处获得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反馈信息。

 

 注释:

   ①本文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项目“友善用脑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理论研究”(课题号:FBB060236)的课题成果之一。

本文来源《中小学管理》2012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