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用脑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友善用脑
聚焦学科素养 提升课堂实效
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2018-07-23 19:13:32【友善用脑】14人已围观
简介聚焦学科素养 提升课堂实效
学习科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吹响课堂教学改革冲锋号
“下面,请各个小组用5个小正方体摆出一个立体图形,然后通过观察大家摆出的这个立体图形,画出三视图。”听完老师的要求,各个组学生马上活跃起来,有的开始研究各个方块的边长和大小,有的开始思考,有的开始画图,还有的直接就开始试着摆放起来。学生们通过摆一摆、想一想、画一画、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iPad拍照验证等一系列活动,探究了如何辨认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形状,并将看到的形状画在了方格纸上。随后,同学们又按照老师的设计,根据三视图,反过来摆出了立体图形。整个教学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又让学生们认识到生活中也应该全面思考问题的道理,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这是发生在6月28日学习科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小学场上的真实一幕。这种老师只提出要求,完全由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方案,到讲台上分享,再由别的同学质疑,讨论并最终一起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方式,让人耳目一新。
该研讨会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主办,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协办,北京育才学校承办,主题是“聚焦学科素养 提升课堂实效,目的是进一步深化北京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推动“学习者中心,以“学”为基点的教学改革,切实促进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李荐介绍,学会是一个研究学习科学理论应用和实践的学术团体,是学习科学探索者的共同体。从成立伊始,学会就一直致力于学习科学的推广与应用,特别是注意结合具体的学校教育场景下运用学习科学理论探讨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创新,并反过来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丰富和创新学习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学会的主要研究方向“友善用脑”是学习科学在学生学习和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研讨会上,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小学的刘春红、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的杨华蕊、西城区奋斗小学的陶蕴平、密云区季庄小学的邱凯利、通州区永顺小学的李萌等五位老师分别用学习科学的“友善用脑”教学方法,现场讲授了英语、科学、数学和语文课。五位老师抓住每节课的学习目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分别给学生们上了五堂生动形象的“友善用脑”课,与西城区各校的教师交流分享教学实践经验,并给参会的全市“友善用脑”实验校的120多位老师带来了借鉴与启迪。
五位市级教研员结合听课情况各自分享了心得,并对各位讲课老师给出了中肯实用的建议。小学语文教研员杨红兵指出,李萌老师上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课《麻雀》,课堂上老师说得少,学生动得多,参与性很强,还引导学生做了思维导图,让学生们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老师的评价意识和规则意识很到位,上课的掌控性很强,能不断提醒学生把思维聚集在课堂上。小学数学教研员范春丽认为,邱凯利老师上的小学三年级数学课《观察物体》很注重前拥知识,建立的规则很清晰,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如果规则能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建议就更好了。刘延革老师对陶蕴平老师上的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用统计表解决问题》非常认可,尤其肯定了老师在引出问题后的引导工作,整堂课是学生提出问题,自己去思考,再由小组合作去探索,体现了“友善用脑”教学体系让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教研员彭香从杨华蕊老师上的小学四年级科学课《制作小乐器》出发,认为“友善用脑”教学体系注重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法自然的学习,是对教师基本功的考验和丰富,也是促进学生深度学生的有效方法。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副主任、小学英语教研员王建平最后点评的是刘春红老师上的小学五年级英语课《What will you be in the future? 》。她指出,这节英语课让她发现,老师是真放心,学生是真合作,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优化教学活动,聚焦学科素养的思维活动。不过,围绕这个课堂主题,还可以再做深入发掘,层级可以更加深化,更关注主题,融入情感。
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院长刘继忠指出,西城教育一直致力于做好北京市乃至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排头兵。来自包括西城在内的5个区老师带来的的5节观摩课,都在探索践行“学习者中心”,以“学”为基点的教学改革,这与西城的教育改革方向是完全一致的。希望参会的西城区教师能从这次教研会中得到启发,教师要有主动的,自我发展的愿望;作为西城区各级教育部门,应致力于创造适合教师成长的氛围,搭建发展的平台,提供交流的机会。刘继忠表示,研讨会的五堂观摩课非常精彩,这样的交流非常有意义,希望以后还能多举办。
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主任马福贵则结合教学观摩课,给大家带来了一场有关于“学习科学视角下教与学方式转型”的讲座。他认为,基于学习者的角度,要思考教什么,即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更有价值;学什么,即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更有意义;怎么教,即什么样的方式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还要思考怎么评,即用什么样的方式检测学习效果。这些方面相互依存,体现了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本质问题。而“友善用脑”教学更关注学习者的内部需求和学习者的外部驱动。基于教与学定位,是面向未来,面向现实,也面向目标的,要抓住教的核心与学的关键。基于学习技术的教学,把握学习技术,营造学习动力。基于学习科学的友善用脑课堂,运用T+6M+C的基本技术策略,既促进了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促进了课堂观察与交流视角的转变,还促进了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可以说,“友善用脑”教学体系下的课堂更大,视角更多,时空更宽,层次也更丰富了。他希望大家通过这次研讨践行和研究“友善用脑”教学,助力学生的终身发展。
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贾美华在研讨结束致辞时首先抛出一个问题,面对未来教育,立足未来教师,我们应当如何准备,才能成为能够担当“人生的幸运”“学校的光荣”“民族的希望”的好老师?首先,要聚焦学科素养。教学理念要由“知识传授”向“学科思想”转变,评价方式由“结果”向“过程”转变,教师教学能力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由“知识累积、辨析”向“意义建构”转变。其次,关注脑科学发展。教育从本质上是对大脑的塑造。学习方式、学习途径、学习内容都可能影响脑的活动与发育,因此,要有意识地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第三,研究“学习”。学习科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科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探讨“学”的机能,从主动探究的模式探讨掌握知识的能力,把评价当作学习的过程,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团队作用,强调形成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和促进。因此,必须考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环境的相互影响,需要加强课堂与校外世界的联系,以支持学习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