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用脑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友善用脑

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召开2018年度学术前沿论坛 聚焦运河文化   建设和谐首都

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2018-07-23 20:05:25【友善用脑】14人已围观

简介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召开2018年度学术前沿论坛 聚焦运河文化   建设和谐首都

 530日,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召开2018年度学术前沿论坛,四位发言人以槽运、船闸、仓储和大运河文化精神为题,围绕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给在座的听众带来了一场有关北京优秀传统文化的心灵之旅,让首都市民享受到迫切需要的精神文化大餐。 

漂来的北京城:从张家湾到通州城的大运河槽运

 通州区图书馆副馆长任德勇以大运河中的槽运为题,结合史料及现场调查,给大家描述了由槽运连接的有关运河末端的通州地区与北京城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全貌。

1.png

 北京人,尤其是通州人,最爱将长城与运河的自然走向,笔画为中国汉字巨大的字。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00余公里,其中漕运历时长达1200多年,与首都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更与通州区的发展一脉相承。

2.png

 

 北京人,尤其是通州人,最爱将长城与运河的自然走向,笔画为中国汉字巨大的字。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00余公里,其中漕运历时长达1200多年,与首都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更与通州区的发展一脉相承。

3.png

 在古代,尤其是在明代的北京城建设当中,大运河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句在北京老少皆知的北京是漂来的或者飘来的北京城,则直接道出了历史上大运河对于北京城的建设、供给与保障方面的巨大关联与实际作用。从张家湾到通州城,随通惠河淤积造成了大运河北端最重要的漕运码头北移,而张家湾古城与通州古城,在明清之际,都是漕运史上都是大运河最北端城市——北京重要的因河而兴的城市。

4.png

 通过大运河,古城北京从各地运来了供给皇家之宫殿、陵寝、寺院与园林及普通城市建设所需的石材、木材等建筑用材、还运输了供北京人吃用的各种物资,据统计,包括水果、鱼、米,以及做衣服用的丝绸和六百种其他物品。张家湾城建成了周长约3公里,城墙高6米,厚3米有余的城池,明朝还专门派守备一员、驻防营兵500人进行保护。明代张家湾设有大通关、巡检司、宣课司、提举司等,漕运而来的商业、服务业都很繁荣,还设有皇店、宝源与吉庆二榷税、通判都司以及盐仓批验所等官署,周边还有皇木厂、木瓜厂、料砖厂、花板石厂、铁锚厂、盐场等。清中期时,张家湾城内还有会商30多家,甚至还有3家当铺,其中就有《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所开设的曹家当铺。任德良最后总结,一部大运河的槽运史,就是北京兴旺繁荣的发展史。 

八里桥上不挽桅:船闸科技为大运河航运上保险

 北京市教育学院通州分院高级教师卢洪利以大运河船闸科技文化为题,从漂来的北京、大运河上的漕运、船闸古老科技和八里桥的不挽桅四个部分给大家系统描述了大运河航运与船闸科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州曾经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古老节日——农历三月一日开槽节,始于明代。扬波之橹,多于东溟之鱼;驰风之樯,繁于南山之笋。明清时期,通州特有的漕运景观既是通州一景,也见证了北京城的繁荣。为保证大运河能为北京城源源不断地运送各种物资,元代水利工程学家郭守敬主持修通的通惠河采取了提闸过船的提法,每十里一闸,自昌平白浮泉村至通州高丽庄全长164里共设置了广源闸、海子闸等24座水闸。为了驶过这些水闸而形成的梯航过闸法,过了700年还运用在长江葛洲坝等著名的水利工程中,可见北京船闸文化的科技含量和实用性。

5.png

 同样在大运河北京段航运中值得一提的是八里桥下的不挽桅。槽运大船大多船体高大,船大桅高,在通过八里桥时因桅杆太高无法顺利通过。后来,槽运船队受饸铬床儿的启发,把原有的固定桅杆做成活动的,过八里桥时把桅杆放倒,从船尾平行通过后再重新把桅杆树起来,这种过桥方式就称之为不挽桅。当年,进京的槽船一律使用不挽桅,成为中国内河航运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事物。

 京杭大运河,是流动的历史,也是城市的血脉。大运河就像一条丝线,串联起沿岸的城市明珠,让运河带更加璀璨夺目。它更象是一条脐带,孕育和滋养着沿岸的城市和文化。

沿着运河去旅行:仓储中的科技文化亟待开发

 北京市教育学院通州分院高级教师王洪霞给大家带来的是有关大运河仓储中的科技文化的学术演讲。

 在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通州作为城市的三大功能分别是仓储功能、漕粮中转和商品贸易。王洪霞结合金、元、明、清四朝通州仓储历史,以于谦巧计抢运粮的故事,巧妙引入了通州仓储中的科学原理。她详细分析了仓廒如何调节温湿度、漕米入仓前要做的准备工作、仓廒防火准备及防火措施、存储的效果等方面具体介绍了仓储的科学原理和储藏实效。正是因为运河仓储效果好,可以做到仓米即使储存了三至五年或更长时间,仍然能不变质、不长虫、不发霉,保持米质新鲜。

 从研究仓储文化的心得,王老师还结合目前城市副中心及《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政策依据大胆提出,应该大力提倡大运河大运河文化的课程、研学旅行。她指出,目前大运河文化的研究机构多是在科研机构与高校文史专业,但大运河文脉的传承,需要从中小学阶段开始。北京理应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运河文化之旅,并拟出了大运河文化研学六大主题,规划了运河研学旅行八条主线,主张让孩子们沿着运河去旅行!

1.png

川流敦化:大力弘扬大运河水利文化精神

 北京教育学院通州分院苏金良则立足通州,结合水利,潜心研究,给大家做了一场有关大运河水利文化精神的主题报告。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72月到通州区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察时指出强调的,通州有不少历史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大运河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苏金良看来,通州有永济桥、通济桥、永通桥等地名,它们命名的关键都在于通。有州才可通,天然水流低作堰,通州的出现、发展和发展,无一不与水息息相关。水性善,水也是生物生长之本之源,到北运河,观水可见,顺势而为,就能如大川安流而就下有术。知水性方能理水,大禹治水,定规矩方圆,因势利导就是理水的关键。从灵渠、邗沟到北运河,这些古运河的开凿都能看出因势利导的原理。而郭守敬在修建理顺北京河运时,秉承灌溉、防洪、漕运三位一体的指导思想, 躬行科学指导实践的精神,将天文、地理、人文化用在水文之中,同时进行了天文观测、四海测验、编制历法、运用了望远镜,发现和运用了海拔概念及原理。这些不但体现了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观,也显示出在当时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水平。

5.png

 他又从观水、理水,说到水文。中国古代的水文指的是自然界中水的变化、运动等的各种现象。而现代的水文一般指研究自然界水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科学技术也是文化,文理不要二元对立,科学道理的归宿是人文。他从运河文化研究得出结论,大禹治水,洪水泛滥,疏导为主;今之九州,缺水少雨,拦蓄为主。时移世易,光靠科技解决不了缺水问题,疏堵结合要疏导在前。中华文化是水文化,中和位育,川流敦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观水、理水,看水文,我们可以看出水性变化,可以看出事物的发展规律。而分析这些文化成因、传统源流,我们可以总结出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的大运河水利文化精神。总结和发扬这样的文化精神,也给我们今天建设通州城市副中心以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此次论坛是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作为北京市社会组织发挥繁荣学术、服务首都的功能,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特别是推动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首都市民精神文化要求而进行的学术文化活动。该活动自今年初启动以来,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发挥学会优势,组织相关学者,研究合适的课题及研究方向,形成了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相关论文,显示出北京市学习科学强大的社会责任感。此次论坛紧密结合社会组织学术特点,大力普及一城三带知识,弘扬古都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促进了大运河文化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建设,同时进行了相关社会学科知识普及,为增强北京市民人文素养,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建设和谐家居之都做出了一定贡献。